从“氧吧城市”走向“氧吧经济”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4-09-04  

从“氧吧城市”走向“氧吧经济”

我市推动“氧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天然氧吧城市——林都伊春一角。

王志富 摄

九月的林都,秋高气爽,水清天蓝。伊春河畔绿树成荫,红松林海松香阵阵,这里是无垠林海的“天然氧吧”,也是和谐共生的山水之城……生机勃勃的林都伊春,9月2日迎来了万众瞩目的全国氧吧经济交流大会。

“伊春要用好‘天然氧吧’的金字招牌、释放‘氧吧经济’裂变效应,加快打造‘天然氧吧’示范城市,把‘氧吧+’的加号做大做深,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氧吧’动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文琴在全国氧吧经济交流大会上深情地说。

在“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创建标准中,负氧离子含量最受关注。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蓄积量,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负氧离子多的地方,就自然形成“氧吧”。我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4000-6000个/㎤,夏季最高峰值平均可达8000-10000个/㎤,瞬间可达几万个,是全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级城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市2023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99%,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地级城市首位,夏季平均气温接近22℃,森林覆盖率达83.8%……这些成果让伊春的“氧”人程度更深,“空气好清新”“感觉空气都是甜的”“蓝天白云太美了”也成为了游客对伊春的第一印象。多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科学路径,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等多项国家荣誉称号。在全省生态类旅游城市考核中,我市已连续三年位居榜首,“天然氧吧”的魅力让我市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孙健说:“伊春市作为早期加入的‘天然氧吧’之一,凭借其卓越的森林覆盖率与空气质量,成功实现了全域‘天然氧吧’的创建,将自然生态优势与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不仅激发了地方经济的蓬勃活力,更让民众切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为全国树立了标杆。”

“中国天然氧吧”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标志首批品牌之一,通过挖掘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2018年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

获评“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小兴安岭纵贯全境,400万公顷林海浩瀚幽深,是全国森林覆盖率和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级市之一。这里有红松子、蓝莓等山野果30余种,刺嫩芽、老山芹等山野菜50余种,黑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30余种,刺五加、林下参等中药材500余种。近年来,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不断增加,白头鹤、鹈鹕等珍稀野生鸟类来我市栖息……加强生态保护成为“氧吧经济”加速发展的宝贵沃土。

我市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除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滋养,更关键的是有好的思想引领。

我市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智慧发展为导向,把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发展“氧吧经济”作为筑根基、扬优势、兴产业、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与地方特色产品产业相结合,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丰富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氧吧+”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了具有伊春特色的“氧吧经济”。

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创建成功以来,我市积极盘活“氧吧资源”,围绕“氧吧+旅游”“氧吧+森林食品”“氧吧+民宿”,突出品牌塑造,释放“氧吧经济”效能,深入推进“氧吧宝宝之城”“氧吧宝宝小镇”“氧吧展览馆”“氧吧广场”建设,融合温泉、森林浴、林区绿色食品等多个康养元素,开发了全国首个“天然氧吧”信息化平台,打造出伊春首款“中国天然氧吧好产品”洞藏雪蜜,将天气预报融入“智慧氧吧”建设之中,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伊春城市天气预报。同时,建设多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标志和打卡地,开设“讲好氧吧故事,释放氧吧红利”系列专栏节目,把“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的创建与生态环境保护、文旅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持续推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好,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和生态环境最优样板。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我市如何进一步发展“氧吧经济”提出了宝贵建议与前瞻性的发展思路。“伊春良好的生态资源是发展‘氧吧经济’的坚实基础,伊春要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将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旅游活动相结合,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多措并举,伊春一定会是中国‘氧吧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

梦里游氧吧,伊春属最美。我市将继续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发展路子,“氧吧经济”的恢宏画卷必将在林都大地上铺展得更加广阔、更加隽永灵动。(本报记者 王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