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指尖上的非遗文化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4-04-19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伴随着剪刀裁断纸张时的簌簌声响,不到20分钟的时间,惟妙惟肖的图案便呈现在眼前。这是友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义华在工作室创作时的场景。

日前,记者走进张义华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被整齐的陈列,繁复美丽的剪纸让人看的入迷,红纸经过他的手,好像被赋予了灵性和动感。

张义华与剪纸结缘,得益于他的母亲,八岁时就能剪简单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领会到叠纸与剪纸的种种妙处。每当剪出一个简单的物象时,母亲便称赞他心灵手巧,让他有了成就感。剪纸于他,就像一首怀旧的儿歌,连接着与亲人的情感岁月。在一次又一次纸与剪的交融中,他也对剪纸有了新的认识,用剪纸传递出自己对这片广袤黑土地上的真挚情感。

《过寿吃面》讲述的是晚辈们在给长辈祝寿的情景,孩子们喜笑颜开,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更是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孝道的传承。《包饺子》体现了一家人在炕头上其乐融融包饺子的热闹场面,剪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退休后,张义华又把剪纸技能捡了起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学习。他查阅大量的剪纸资料,通过网络,向名师请教,与同行交流。还经常出去考察,先后几次出门拜访名师,去过北京市,山东济南市、潍坊市,江西省吉安市,湖南省安仁县,陕西省西安市,还去过我国剪纸发源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进行考察学习,进步飞速。“咱们的剪纸在全市已经是领先了,但我们还不满足现状,要追求更高的目标。目前在英国、德国、美国都有我们的样品。”张义华说。

如今,张义华全身心投入到剪纸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并利用这带动很多父老乡亲实现了就业。2019年成立的华梦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由张义华担任剪纸教师,有学员120多名,已有30多人达到中高水平,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张义华说:“我从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名老师,为大家传授非遗文化,也没有想到自己心底里热爱剪纸的小种子,会成长为一份事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手艺逐渐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仍有许多“守艺人”,用匠心诠释传承,以坚守和创新,让剪纸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这种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以勤劳和坚毅逐梦而行,让剪纸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光彩。(本报记者 陈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