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谱写巾帼之歌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3-03-01  

抗疫一线谱写巾帼之歌

记市级巾帼文明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者按: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近年来,全市广大妇女努力进取,追求卓越,她们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在伊春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展现了新时代巾帼奋斗者的风采。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市妇联、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她风采·伊展播”巾帼奋斗者》专栏,对她们的事迹进行报道,讲好巾帼奋斗者故事,激励广大妇女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争当新时代新女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伊春贡献巾帼力量。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职工68人,其中女职工40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市疾控中心的女“战士”和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一样,真情付出,无私奉献,冲锋在前,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抗疫巾帼之歌。市疾控中心先后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市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市巾帼文明岗、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发生输入性新冠疫情时,市疾控中心的女职工们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带着身孕,有的拖着病体,快速精准投入流调溯源工作。

市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当时是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能够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专业实验室,承担着全市重点人群、疑似病例等高危样本的检测工作。负压的环境下,肖莉作为技术骨干,在实验室一待两三个小时是常事。密闭的防护服里大汗淋漓,护目镜和N95口罩下勒痕满面,一次性手套中皮肤皱缩皲裂,即便是强壮的男同志也会头昏脑涨,浑身乏力,可肖莉每次进行核酸检测都是最后从实验室出来。

2020年1月份,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阻击战打响的时候,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晨还有3个月即将生产。接到单位通知的时候,她正在大兴安岭呼玛县休假,摞下电话,她和爱人一起带着5岁的大宝开车往伊春赶。经过12个小时的奔波,第二天凌晨到家,8时准时来到单位,投入到紧张的疫情监测工作中。她所在的综合协调组的工作很繁琐,除了日常的部门协调和疫情网络监测、处置、审核外,还要指导全市各县(市)、区疾控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疫情网上填报、审核等工作的开展,有时夜里也会接到基层打来的疑似病例填报电话。领导和同事怕她太过劳累,嘱咐她要注意休息,她总是笑着说:“我没事,大家不用担心。无论是谁,面对这场肆虐的疫情,都会毫不犹豫地加入战斗的。”

身为准妈妈的翟春宇也是一样,当收到通知需要返回工作岗位时,她第一时间来到单位,忙个不停。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严重,有时连东西都吃不下几口,最严重时要靠输液来维持体能。可尽管是这样,她丝毫也没有停下工作,总是说:“没事,我挺好,挺一挺一会儿就好了。”

检验科科长蔡术梅以“铁娘子”的精神连续在岗位奋战。她一边指导核酸采样、检验流程的制定下发,一边对各地基层疾控中心检验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专题培训,忙得不可开交,一次因劳累导致心脏病发作,险些出现生命危险。2020年除夕,工作了一天的她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匆匆地吃了一口饭,劳累的她合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丝毫没有感受到年的喜悦。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快速、高效地扼制疫情的传播,市疾控中心组织她们参与编写《伊春市现场流调溯源应急处置预案》《伊春市现场流调溯源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等方案和手册,持续加强流调溯源能力建设,组织中心流调精锐力量,建立十个疫情常态化指导小组、三个现场应急处置梯队和四个现场疫情处置小组,视疫情具体规模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指导机制,第一时间赶赴全市各县区,与属地流调专班、公安等融合办公,抢抓黄金24小时,指导帮助县区开展现场疫情处置工作,取得了多次局部疫情的胜利。在三年疫情24小时协查值班工作中,共接收协查函935份,推送人员3458人。多次组织召开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和桌面推演,对各县区培训演练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并多次组织派出援助大庆市、绥化县、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疫区疫情防控工作。

2021年10月27日,黑河爆发疫情。面对突发的疫情以及省卫健委和省疾控中心的征召,病检科主任检验技师肖莉等三名同志主动请缨,奔赴“战场”。28日早,黑龙江省疾控方舱实验室正式开展黑河市核酸检测工作,这是黑河疫情中首个开展核酸检测的方舱实验室,肖莉和她的战友们训练有素,第一时间为黑河市民筑建起一堵病毒和百姓之间的技术高墙。

(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