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残疾人创造出彩人生

来源:伊春日报   时间:2022-12-15  

帮助残疾人创造出彩人生

市残疾人联合会五年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市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为主线,坚持兜底与扶持并举、保障与发展并重,倾情聚力、扎实工作,共同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帮助全市广大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创造出彩人生。

民生保障 守护残疾人美好生活

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残疾人的安危冷暖始终记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把残疾人工作充分融入大局。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福祉、构建和谐幸福新伊春的重要内容,适时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推动出台了具有伊春特色的《“十三五”残疾人小康发展规划》等20余项政策和制度措施,残疾人事业发展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市政府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围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目标,积极推动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扶残助残优惠政策和措施办法,保障了当地残疾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协调、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工作体制机制,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

残疾人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五年来,通过实施“阳光家园、绿野沃土”等专项行动,为816名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或居家日间照料服务,将3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现全覆盖,惠及约1.47万困难残疾人、1.37万重度残疾人。为2100人次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车主放发燃油补贴。

残疾人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市残联聚焦残疾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普惠与特惠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全市1106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五年来,各级残联累计为207人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危房改造110户,为57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出资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残疾人康复服务全面拓展。争取国家项目,建设了伊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专业康复服务。制定出台《伊春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意见》,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由1.2万元提高到2万元,共为202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五年来,累计完成精准康复服务13882人,家庭医生签约29461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56例,适配大小腿假肢150例,为230名肢残人实施了股骨头置换,累计配发辅具4000余件。依托各地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残疾人社区康复站20个,投放各类康复设备500多件,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接受康复服务创造条件。

服务保障 同筑温暖大家园

一直以来,各级残联组织始终把提供适合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平等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工作,让广大残疾人朋友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残疾人生命健康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新冠疫情发生期间,各级残联第一时间封闭了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科学精准落实管控措施,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受疫情影响下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通知》,下拨专项资金,助力贫困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就业创业机构战胜疫情、共克时艰。组织残联专干、志愿者对独居残疾人、居家隔离残疾人、一户多残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走访探视专项行动,根据群众需要提供必要的助医、送药、送菜等服务。

残疾人无障碍建设更加优化。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文明城市创建,在火车站、旅游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新建了坡道,铺设了盲道,改建了无障碍卫生间,开辟了残疾人绿色通道。出资建设“残疾人爱心驿站”20个,为138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市图书馆、铁力市、南岔县创建了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3个,填补了我市多年来无盲人图书阅览室的空白。

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贫困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已达到100%,有14名残疾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残疾人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139名。

残疾人文体宣传工作成果丰硕。以市残疾人艺术团为载体,走进社区和残疾人企业,举办文艺演出20余场。开展“喜迎建党百年”“书香中国·阅读有我”等品牌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市残疾人趣味运动会。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获省以上赛会奖牌30枚,展现了伊春残疾人风采。市残联新版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稳定运行,发布各类消息460余条。

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市、县(区)级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实现全覆盖,“法律惠民生 关爱残疾人”活动持续开展,帮助近40名残疾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行双号并网运行,全市各级残联共接待和处理残疾人信访案件1200余件次,积极化解、妥善处理残疾人的诉求,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了覆盖所有持证残疾人的残疾人口基础数据库,全面启动智能残疾人证换发工作,累计换发三代证19100多张。

就业创业 活出精彩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朋友的梦”。伊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用心、用情为残疾人铺就寻梦之路。

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五年来,通过按比例安排就业、辅助性就业、支持性就业等多种渠道,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2526人。组建伊春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为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精神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庇护性就业服务。投入80余万元,对1家辅助性就业机构、14家就业示范基地、3家盲人按摩机构、4家个体工商户提供帮扶服务。

持续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10场,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21期,免费培训残疾人587人。积极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400多名残疾人公岗人员活跃在民政、人社、残疾人工作一线。成功举办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竞赛上,我市选手均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了我市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水平。

组织保障 筑牢队伍根基

我市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残疾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履行职责,保权益,护公正,解诉求,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办分忧解难的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

残疾人组织根基进一步夯实。不断加强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切实强化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稳步实施《伊春市残联改革方案》,全市360个村(社区)全部组建了残协,保证了残疾人的事在基层一线有人管、有人干。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以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赢得残疾人朋友的信赖和支持。市残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走流程”调研,发现并解决问题7个,出台了《辅助器具配发管理制度》《惠残项目审核抽查制度》,优化了工作流程。开展“万名残疾人工作者进万家”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和利益诉求,加强与残疾人交心交流。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残疾人事业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对残疾人的关怀,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也为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下步工作中,市残联将继续全面落实《伊春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好残疾人“康复、就业、融合教育、无障碍建设”等民生工程,依法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不断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抓精准、创品牌、求突破,全面推进伊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我市7.5万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逐梦前行。

(市残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