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尽在言行中

来源:伊报新媒   时间:2020-04-28  

忠诚尽在言行中

——记丰林县公安局五营镇派出所民警周云贵


脸庞消瘦,面色苍白,平躺在床上不敢翻身。2月8日上午,记者见到周云贵时,他刚出院两天,心脏安装了起搏器,接受采访的时候气有点儿不够用,说几句话就得歇一会儿。

周云贵今年55岁,是丰林县公安局五营镇派出所社区民警。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奔赴在抗击疫情一线,发传单、入户调查、值班……直到1月29日晚,他终于累倒了,进了市医院。入院诊断上写着:窦性心动过缓。

医生说:“接受进一步检查,情况严重必须住院。”“能缓缓吗,所里人不够用,住院耽误事儿啊。”“工作重要还是命重要?”医生严厉地问道。经过一系列检查,情况不妙,心跳次数每分钟40多下,医生立即安排他进入心内科的重症监护室。入院之前的一个多小时,周云贵还在工作岗位上。就连当天中午晕倒在家门口,都没耽误他下午去社区发传单。

“老赵,这几天家里来没来外人?有没有子女、亲属回来过节?”1月29日一大早,五营镇红松家园小区3单元的楼道里,响起了周云贵的声音。这两天身上没劲儿,爬四楼挺吃力,他边走边喘边喊话,走几步就要歇一歇。进行完红松家园小区的入户调查,他又跑了一趟松林家园小区。老周不放心,这个小区有武汉返乡人员。

“小董,体温正常吗?没事别出门溜达。体温测得勤一点,别嫌麻烦。”“周叔放心,我体温正常,就在家消停呆着了,哪也没去。”这一上午,紧忙乎。回到车里,周云贵拿出一沓传单。《致全县广大居民一封信》《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宣传的内容,赶紧贴到显眼位置。背阴坡太冻手,贴了一会,他手冻得又麻又木,周云贵使劲搓了几下,哈几口热气,继续工作。

来来回回十几栋楼走下来,心脏有点儿突突。周云贵用拳头使劲顶几下,还是不得劲儿。眼看到了中午,他想,回家吃点儿饭兴许能好。贴完最后一栋楼的传单,他就往家走。刚进楼道口,心又一阵阵疼,周云贵扶着楼梯把手,一步一步往上挨。刚打开房门,“咕咚”一声,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老周!老周!咋地了?”媳妇徐德梅从里屋冲出来,吓了一跳。只见周云贵一动不动躺在地上,额头鲜血直流。掐人中、擦血,一阵手忙脚乱,大约一分钟,周云贵缓缓睁开眼。在徐德梅的搀扶下,周云贵上床休息。“赶紧上医院吧!”媳妇带着哭腔说。“上啥医院,下午所里还有活呢。”

简单吃口饭,擦擦额头上的血,用帽子盖住伤口。中午12点多,周云贵又奔赴工作岗位。望着他下楼的背影,徐德梅眼眶湿润了。这泪水里,有心疼还有一丝抱怨……

因为,大年三十晚上,孙子和孙女高烧住进了市儿童医院。那晚,正好周云贵当班。他顾不上对两个小娃儿的牵挂,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中。大年初一早晨,来不及回家,周云贵风风火火地赶到医院。5岁的孙女正在输液,刚满百天的孙子头上贴着退热贴。望着两个可怜的娃娃,老周心疼啊。“爷爷,抱抱。”孙女一头扎进了他怀里。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没能在身边,周云贵心里不是滋味。在医院,他坐立不安,他还惦记着工作。有几个返乡人员数据还需要再核对一下,重点户还没回访。想到这些,老周呆不住了,得回五营。

“爷爷,别走,宝宝想你……”孙女拉住他的衣角,仰着小脸儿,用恳求、期盼的小眼神望着他。周云贵一狠心,快步走出病房。走廊里传出孩子可怜的哭泣声……

“王嘉宁,男,26岁,出发地:郑州,辖区住址:松林社区。”翻开周云贵的返乡人员登记记录,工整而整齐。啥时候到五营的,从哪回来的,手机号、家庭住址登记得非常详细。

“老周是俺们派出所包片老民警,不仅耐心,干活还细。辖区600来户人,谁家住哪,啥单位上班,他几乎都知道。这老家伙,跟穆桂英似的,阵阵落不下。去年夏天五七农场发大水,俺俩一起去救灾。洪水都过腰了,那也拦不住他,帮老百姓搬家具、劝离,哪都有他的身影。”五营镇派出所教导员徐铁东说起周云贵,有唠不完的话题。

在医院的病床上,周云贵也闲不着。“周哥,杜XX是咱辖区的吗?上面刚发来紧急通知,从宁波到哈尔滨的飞机上确诊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杜和她儿子坐这班飞机回五营了,现在联系不上人。”做完手术的当天,电话里传来同事焦急的话语。他一听,立刻紧张起来。杜XX是他的“通话户”,杜的父亲过世了,叔叔在五营镇居住……周云贵脑海里迅速搜索和杜有关的社会关系。凭着多年入户调查经验,他想起杜的母亲叫王XX,周云贵迅速把这一重要线索告诉了同事。才挂掉电话没几分钟,手机又响了。“周哥,全区叫王XX的20多人呢,哪个是她母亲?”

周云贵凭着记忆,又说出杜某母亲的几个社会关系,通过一系列排查,民警终于找到了杜XX本人。接了几个电话,豆大的汗珠从周云贵的额头上渗出来。刚做完手术,哪怕一个接电话的小动作,都会让他钻心的疼痛。

周云贵一直心系派出所疫情防控工作,在医院里,他多次向医生询问自己病情状况,表示想尽快出院返回工作岗位。他听说同事都在《请战书》上签了字,便给所长打电话:“我也要在《请战书》上签名,出院就回所里上班。”

2月6日下午,周云贵出院了,他第一时间报到,要求回到工作岗位。他说:“即使我现在下不了街道,爬不了楼,接个电话、看家值班啥的我还能干,大家现在都忙着走访排查,我多少也能帮着分担点其它工作。”所长一再要求周云贵在家安心养病,等养好身体再回所里报到,他才勉强答应,说自己休息几天就回所上班。

4月23日,记者再一次采访周云贵的时候,他仍然在紧张地忙碌着。“这几天疫情形势又严峻了,我每天到辖区走访,看有没有从哈尔滨、北京等重点地区返回的人员。另外,咱这离俄罗斯近,我得时刻紧绷防疫这根弦。”

周云贵对党和事业的忠诚,绝非一朝一夕。多年来,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的安危就是他最大的责任。

多年前的一次辖区走访中,周云贵途经一户平房,听到有群众大喊:“来人啊,有精神病放火!”他想都没想,就立即冲进着火的居民家中,发现一名男子把煤气灶阀门拧开,灶口已经喷出火,并且引燃了杂物。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周云贵拖起煤气罐,迅速跑到院子里,用积雪将罐体掩埋冷却,随手拿起一把扫帚,进入屋内,将火扑灭,并在群众的帮助下将点火的人控制住。危险解除后,周云贵才发现,手套、帽子全烧焦了,脸部被烧伤,眉毛也燎没了。

从警32年来,周云贵从一名公安战线的新兵变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用他双鬓的白发、亲民的笑容、感人的举动,展示着一名老民警的风采,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职责和使命。

本报记者 崔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