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 放飞梦想

来源:伊报新媒   时间:2020-06-11  

共克时艰 放飞梦想

——记市二中高三教师 

这是一个特别的春天,也是一个特别的开学季。    

5月24日,沉寂许久的市二中校园又焕发出生机,伴随绵绵细雨,451名学生带着满满的希望与动力,返回期盼已久的校园。    

为迎接学生“回家”,市二中在复课前就做足了“功课”,不仅进行了返校复学的全流程防疫防控应急演练,模拟学生入校、教室上课、课间活动、用餐等场景,还全面消毒,确保学生安全返校复课。    

接到开学复课的动员令,全体教师立即进入“战时”状态,默默承担困难,迅速返岗。    

5月23日,37名高三教师接到封闭复课通知,立即背起简易行囊,全体入校封闭,开启备考模式。    

为全身心投入教学,托起451名学生的梦想,教师们或接来了年迈的父母,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将无人照管的孩子送走,求人看管学习、料理生活。住进学校的妈妈们,因为想念孩子,不知默默哭过多少次。   

这届高三年级,共有37位教师,其中有17位年轻妈妈,有7位妈妈的孩子不足4岁,4位妈妈的孩子只有一岁多。    

教师陈欣,为了封校上课,为了尽快弥补学生上网课“欠的账”,狠心地给孩子断了奶。    

贾建军等三位教师因孩子无人照管,带着孩子一同住进学校宿舍,最大的孩子只有11岁。    

教师罗德华将重病的母亲送由亲属照看,教师许秀丽将83岁老母亲留给还在上学的儿子照顾。    

教师李占海原本决定把母亲接到一起生活,因为复课只能带着孩子一起住进学校,让母亲独自在家。然而,就在李老师上课期间,他的母亲因为小脑萎缩走失,只能委托朋友和借助警方力量寻找,幸好在天黑之前,找到了一直在找家的母亲。    

董秋雨教师原本是要陪着丈夫去天津复查,但为了本届高三学生,毅然决然带着孩子、带着牵挂住进校园。    

教师王豪的母亲独自一人在福建。5月24日晚自习放学后,王豪与母亲视频时,得知母亲心脏不适,辗转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王老师发现母亲的微信运动没有步数,电话、视频都不能联系上母亲,报警后才知道,母亲已经病故。5月25日,王豪安顿好班级事宜,匆匆赶赴福建料理后事,短短5日折返黑闽两省,第一时间又踏进校门。    

今年的备考,不仅是对高三毕业生的考验,更是对高三教师的大考。    

5月28日模拟考试结束,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上网课的弊端凸显,心急如焚的教师们有的出现口腔溃疡,有的嘴上长出了疱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发现问题后,学校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校领导上阵指导,老师及时行动,办公室中各备课组长、各科教师重新梳理教学计划,细致到每堂课的每一分钟。集体研究每一份教案,仔细精选每一道习题,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教学楼的走廊、办公室,随处可见老师在找学生谈心、学生在向老师问题的场景,甚至有的学生在放学后,跟到老师寝室去问题。教师褚淑清利用午休时间,每天中午给俄语学生补习俄语,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班主任全天陪伴学生。早6时就已经坐到班级,陪伴早到校的学生自习,缓解学生焦虑,平衡心态,帮着学生们调节心理节奏、学习生活节奏、振奋士气决战高考。    

教师成了临时家长。从6时40分晨读到22时晚自习放学,教师们忙得忘记了“想家”。夜深时分,才是老师们自己的时间,与父母聊聊家常,与爱人说说孩子,那声声“要妈妈”“想妈妈”,让那些年轻妈妈不禁泪洒衣衫……    

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市二中为了缓解学生考前焦虑、心理负担重、压力大等问题,从校领导到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全员参与,通过多种形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调节心理压力。同时,专门为此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住校,及时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学校还通过“定时”和“随时”两种方式,利用手机视频与家长连线,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共同为学生安全备考保驾护航。为了让家长放心,缓解家长的焦虑,教师们利用午休时间,使用钉钉软件召开家长会,交流学生情况。    

市二中为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食堂的员工每天凌晨两点多就开始忙碌,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师生吃上营养可口的早餐。后勤、门卫、舍务等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认真执行防疫工作的有关规定,为学生复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开复学以来,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师生备战高考状态渐入佳境。虽然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也带给我们感动,感动于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感动于全体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感动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更感动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校长施树林说。

(本报记者 贾春华 宋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