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最”为民办实事 倾心尽力解民忧

来源:伊春日报   时间:2021-06-04  

“四最”为民办实事 倾心尽力解民忧

——我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家庭去,到最破旧的小区去,到最难解决的信访问题中去。”这是市委书记赵万山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四最”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累计开展“四最”工作5951人次,其中处级以上干部1780人次,科级干部4171人次;共发现问题2569个,立行立改1875个,列入近期整改问题694个。

立“清单”建“台账”,统筹推进。对标省委办实事10个专项行动,我市制定了《领导干部开展“四最”工作纪实反馈单》和《领导干部开展“四最”工作发现问题整改台帐》,成立了“四最”专项推进工作组,明确了责任分工、任务要求和进度安排,逐项抓好整改落实、跟踪督办,着力解决基层困难,解决人民群众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4月份以来,市委专项推进组利用两周时间,采取干部作风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一督双导”的方式,深入50余家市直单位,通过“走、听、查、看、谈”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四最”活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严肃处理,及时督导各地各单位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转作风优环境“同频共振”。市委书记赵万山先后深入基层和党建联系点开展调研21次,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农村、林场(所)33个并走访困难家庭,作出批示179件。截至目前,全市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四最”走流程,累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40余次,发现梳理出问题70余个,制定整改措施90余项。

进“深山”到“远村”,体恤民情。针对全市195个林场(所)和村屯大多分布在大山深处或边远地带的实际,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走遍偏远的林场(所)和村屯,察民情,达民意,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生产、利益福祉、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全力推进强镇扩权和事权下放,在新设镇按县级标准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为新设4区的乡镇和街道调剂334名事业编制。多次赴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争取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省级债券资金,解决了农村缺少污水治理资金问题。目前,乌翠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嘉荫县(马连村、大同村、结烈河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已拨付到市级财政部门。市卫健委积极协调伊春森工集团发挥主渠道作用,联合开展“学党史、走基层、送服务”活动,将计生用品免费发放到17个森工林业局公司,解决了三大改革后林区广大育龄妇女计生服务暂时滞后的问题。“疫情”期间,共为544户在档的国家级困难职工家庭发放“送温暖”资金55.76万元。

出“良策”暖“人心”,保障民生。针对林区停伐后大量职工下岗后再就业难、收入渠道窄、生活窘迫等突出问题,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联动,积极为广大林区职工排忧解难。解决了退役士兵“两费”发放问题,已完成涉及11190名退役士兵61994万元的“两费”发放工作。解决了“政企合一”体制遗留的混岗混编问题,已办理人员落编9723人。市、县(区)两级人社部门共举办33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933个,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2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4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60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和特困供养资金1.1亿元、795.3万元,保障了城乡6.94万余名低保对象和1737名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18.57万元,救助4428人次。带量采购药品112种平均降价58%,为群众减轻就医负担503万元,其中冠脉支架一项由原来的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价93%。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16004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住院直接结算业务,满足了备案人员异地持卡就医需求。疫情期间检查集贸市场、餐饮食品经营等业户12.6万户次,核查涉疫冷链食品26.2万余公斤,关停多次整改仍不达标的业户3家。

重“规划”求“完善”,提升福祉。各级党委和政府逐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切实解决22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科学谋划实施城市道路、供热供水改造、园林绿化等城建项目,对全市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垃圾分类试点覆盖老旧小区,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稳定运行。结合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城市“微治理”行动,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城市扬尘、违法建设、流窜摊点、冰雪清理等专项治理,彻底消除老旧小区管理的盲区、漏洞。市长隋洪波先后深入南岔县中植小区、丰林县新青镇、伊美区黎明小区以及友好区的老旧小区,现场查看供热供水、楼体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改造等问题,组织住建部门和属地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了出行难、冬季供暖等10余个民生问题。

破“难题”解“民忧”,化解矛盾。伊春林区因历史原因上访现象较多,各级党委和政府重点关注棘手的老大难信访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矛盾化解。针对国有林区改革遗留的办理发放林权证、索要管护费和生态补偿金、林改地块开展森林抚育等信访问题,市政府量化措施进度,确保了各项涉林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政府主要领导就铁力市原“桃山局”教职工高职低聘和铁力市学苑小区物业管理等信访问题作出批示,有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建立信访矛盾调处中心及信访法律服务中心,为党委、政府解决缠访11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6件,防止群体性上访9件,涉及金额近400万元。由8名市级领导包领域,324名处级领导包案,将653件信访突出问题落实到人头。

通过推进“四最”工作,全市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