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都北药绽芳华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5-09-28  


铁力平贝种植基地的工人在起收平贝。

资料片

晨雾弥漫小兴安岭的山脊,第一缕阳光透过松针的缝隙,在北纬47°的药香秘境里摇曳。山风悄吻刺五加的浆果,每一串果实都充满生机,苍术舒展着叶片,晒足了盛夏的骄阳,人参把根深入泥土,尽情吸吮着芬芳。那些曾在《本草纲目》里静默的名字,如今正以滴丸、茶饮、香薰的模样,走进城市的晨光与暮色。林都北药,每一味药材都浸透着林海的灵韵,治愈着你的伤,也承载着对生命的渴望。

在小兴安岭满江红村,静谧的黑土地,远离喧嚣与繁华,孕育着一场村民与平贝的约会。这里是平贝的乐园,更是村民们幸福的源泉。收获的季节,是满江红村最热闹的时刻,大家沉浸在忙碌与喜悦中。起收、筛土、装袋……一颗颗洁白的平贝破土而出,宛如一粒粒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

2018年,满江红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0年,铁力市铁力镇以满江红村平贝种植为主要亮点,成功创建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小城镇;2024年满江红村平贝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年产值12000万元,利润4000万元,平贝产业已成为满江红村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满江红村平贝产业的发展仅仅是北药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我市科学定位、统筹安排、强力推进,坚持优势品种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以刺五加产业为突破口,发展林下经济,持续擦亮“林都伊春·北药之都”品牌,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北药抚育基地里最温柔的日常,是轻轻拨开土壤查看根系的长势,是生长周期表上不断变换的数字。林都伊春用富集的北药资源,经过深度开发,打造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建有种植、养殖、野生抚育基地100余个,药材种植抚育大户100余户,是全省中药材的核心产区和战略发展区。

五年来,我市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从2019年53万亩发展到2024年82万亩,增长54.7%,产值由12.6亿元增长至37.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刺五加、苍术、人参、白鲜皮、平贝等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已超百万亩,北豆根胶囊、芩暴红口服液、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等产品远近闻名。

目前,乌翠区、伊美区、丰林县等地有规范化刺五加良种繁育基地7个,规模种植抚育基地80余个。建设以刺五加、林下参、苍术为主打品种的野生药材规模化抚育基地10余个,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个。铁力市、南岔县等地还建设了小兴安岭道地药材展示园,展示品种30余个。

我市与黑龙江省道地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中药质量提升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研究。我市还拥有“林都北药”集体商标,成功申报铁力平贝母、铁力北五味子、红星平贝母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正在申报铁力人参、铁力刺五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举办了两届“寒地龙药”·伊春铁力平贝节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个。组织20余家北药种植养殖、制药加工企业,连续参加5届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及产品知名度。

康养旅游与北药的相遇,是一场身心融于自然的双向奔赴。万绿丛中,看芍药捧出艳丽的花;楼台水榭旁,品一盏幽香的生态茶。我市将北药产业与旅游、医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建立一二三产联动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新青林业局公司松林生态茶厂利用武夷山传统大红袍岩茶工艺,以刺五加嫩叶、蒲公英根、暴马丁香嫩叶和花为原料,研发上市了三款生态茶,成功入选“九珍十八品”名录。

我市还倾力打造中医药康养小镇,开发森林自然疗养、职业病康复等服务项目。桃山玉温泉获批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西岭森林医养度假基地、桃山玉温泉入围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汤旺河中医药小镇和铁力市铁力镇分别被评为省级中医药小镇和中医药小城镇,九峰山养心谷、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被确定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2023中国生态康养旅游推荐最佳目的地”等荣誉让伊春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升华。

林都伊春,这片被林海环抱的土地,从不吝啬将自然的馈赠以最质朴的方式呈现。

“伊春北药”早已不是孤独的草木和药材,而是串联起规范化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创新、市场流通的全链条产业,更是融合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地域文化的综合载体。(本报记者 崔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