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黑土稻花香

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5-09-09  

在东北人的美食词典里,最高级的赞美,从不需要华丽的词藻,那一句充满人间烟火味儿的“太香了!”是多少人味蕾的共识。

“太香了!”是清晨饭锅里飘起的一缕稻花醇,是深夜砂锅中“咕嘟”的绵软小气泡。这香气里,弥漫着铁力大米对黑土的眷恋,从夏到秋,它用一整季的滋润,成全一粒米的圆满。

铁力大米,太招人“稀罕”!不仅颜值高,营养更丰富。这源于其生长环境和品种特性的双重加持。铁力黑土富含多种矿物质,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寒地稻花香、龙粳等优质品种让铁力大米从外观上就透着优质食材的质感。


在铁力市佳新优稻谷物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在稻田里养殖螃蟹。  资料片

今年,铁力市佳新优稻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种植了4500亩水稻,其中4030亩稻田里养殖了寒地小龙虾。稻田的杂草和水生物质为寒地小龙虾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小龙虾的褪壳则成为天然有机肥料滋养着稻田。“虾为米提质、米为虾增香”,虾稻互惠共赢,让铁力大米和小龙虾闯出了更广阔的市场。

“十四五”期间,铁力市围绕寒地小龙虾品种选育、养殖生产、品牌建设、物流销售、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全链条发力,成功推出寒地小龙虾“自繁自育”的新模式,突破苗种繁育、养殖生产、长途运输等多项技术瓶颈,科学构建起苗种生产、技术推广、产业配套、协调运作的寒地小龙虾高质量发展体系,并着力在全域推广。铁力市还在探索稻田生态养殖上积极探索,研究推广“虾稻、蟹稻、鱼稻、鸭稻”共生的养殖模式,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怎样才能让铁力大米走进千家万户?怎样才能让铁力大米留下深刻印象?铁力市奇思妙想,巧妙融合线上种植体验与线下实践,推出“一亩田云种植”项目,实现大米云端种植销售,为铁力大米产业发展升级赋能。既满足消费者对稻米生长环境的探知欲,又丰富了农业休闲娱乐形式,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农业体验,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这种模式有效宣传了铁力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加速“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认领“一亩田”后,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实时察看“自家”田里的水稻生长情况,对选催芽、育苗、插秧等各个重要生长节点进行“云看护”,这种直观又新奇的“种地”体验,让人十分期待。对在水稻成熟期无法亲自收割的消费者,合作社也会代为收割,并将大米邮寄给客户。

“我是从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看到铁力市有这个新鲜事,这次带家人来黑龙江旅游,专门来到铁力进行‘一亩田’产品的采购,回去我也会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让他们都能尝一尝来自黑土地的美味。”深圳游客苗先生说。

“十四五”期间,铁力市多措并举,引进高端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依托“互联网+”现代化智慧农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对大米质量进行严格监控。铁力大米采用低温烘干、多机轻碾和微控包装等现代化加工技术,使其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标准、高品质。

铁力市还与青岛袁策集团展开了紧密合作,建立了寒地水稻育种研发试验基地,为水稻新品种的开发开启了新大门。铁力市荣膺全国粮食生产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水稻示范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国字号”殊荣。“铁力大米”还荣登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县域)品牌榜100强。

如今“铁力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市场化应用,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节节攀高,市场占有率大幅度增加。从育种到种植,再到收获与加工,铁力人民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倾注了无尽的智慧与辛劳。铁力大米凝聚了铁力人民的精神和文化传承,传递着这片土地的丰收与繁荣。

铁力大米的故事还在续写,寒地黑土孕育的现代农业也在不断前行。铁力大米,在时光的淬炼中愈发香醇,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焕发生机。本报记者 崔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