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春日报社 时间:2025-07-17
通过十几年的生态保护,伊春生态恢复迅速,处处能感受生态带来的魅力。
资料片
伊春,拥有400万公顷连绵如浪的大森林,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生态坐标。这里四季如画,春天嫩绿唤醒生机,夏天灿烂燃动热情,秋天斑斓绘就盛景,冬天静谧妆点冰雪童话。几十年来,伊春默默耕耘,书写着绿色宣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成为伊春人的共识。
尤其“十四五”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全力守护着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变得更加牢固。
我市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双管齐下。“十四五”时期,建成12个轻基质网袋育苗基地,累计培育苗木3.02亿株,植树造林成果显著。全市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长超1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8%。这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就是伊春最宝贵的财富。
如何保护好这片广袤的绿海呢?“林长制”来保驾护航!
踏入伊春林区,连绵的绿色林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壮美无比,让人陶醉其中。而这份生态之美背后,凝聚着2138名林长与6900名网格员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守护。他们就像森林的守护神,日夜坚守在岗位上。
针对森工企业与地方责任共担、区域交叉的特殊情况,创新“政企林长”双轨推进和“交叉林长”共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的工作格局。同时,推出“林长+志愿者”“林长+社会林长”协作机制,扩大群众参与渠道,构建社会参与监督长效机制。
林区人民用心守护的这片绿意,不仅让森林焕发生机,也给伊春创造了别样的发展机会。如今,这片土地成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温馨家园,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1390余种植物、330余种野生动物在这里共生共荣。白头鹤种群约150只,紫貂种群约120只,秋沙鸭种群约280只。更让人惊喜的是,东北虎也频繁在这里出现,2024年以来已发现东北虎踪迹15次,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如此生机盎然之景,也成为了我市发展转型的一把“金钥匙”。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我市依托森林、湿地、空气等康养资源,精心构建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健康研学等旅游项目布局,打造出森林旅游集群。在生态旅游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还带动了民宿、文创、林下产品协同发展。
在金山鹿苑景区,游客推窗就能看到可爱的梅花鹿,漫步在森林草坪上,与它们亲密互动、投喂美食,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在五营原始红松林海,游客可以尽情呼吸负氧离子,享受“森林芬多精 SPA”,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在九峰山养心谷,游客可以打森林太极、做森林瑜伽,体验多样化的康养课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岭尚十年民宿,亲子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四季的森林文化,收获满满的知识和快乐;在酒章文创园,游客可以畅游“诗酒田园”,身着汉服拍照打卡,体验古色古香的乡村民宿,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唱好“林下戏”,“绿色粮仓”更加充盈。高标准建设森林食品研发中心、体验中心和“九珍十八品”集散中心,扩大“九珍十八品”旗舰店、连锁店布局,构建溯源体系、标准体系,努力在全省率先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如今,在伊春您可以随处品尝纯正的蘑菇、木耳等林间山珍,特产蓝莓、桦树汁,各种有机果蔬,让舌尖也来一次森林奇遇。
良好的生态和适宜的温度,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在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游客们结伴而行,赏奇石、观美景,漫步在林荫小道上,陶醉在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来自广州的游客张晶莹兴奋地说:“来到这里风景好、吃得好、住得好,让我们流连忘返。”
“十四五”期间,伊春的绿水青山已然织就了一幅锦绣画卷。展望“十五五”,伊春必将如展翅鲲鹏,在生态保护上更上一层楼,让森林更绿、天空更蓝、河水更清,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开疆拓土,新质生产力蓬勃涌现,奏响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激昂乐章,书写更加辉煌的生态传奇。(本报记者 田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