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春日报 时间:2020-11-23
向高质量转型发展迈进
——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伊春
本报记者 张文通
五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却在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历史节点上回眸,伊春的发展令人欣喜,催人奋进。“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方向,确立了“生态立市、旅游强市”的发展定位,走上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践行“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理念,围绕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坚决打击破坏林木林地、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大力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森防建设不断加强,实现连续17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垃圾分类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
生态产业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实施“旅游+”“+旅游”战略。以旅游业为主业的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叫响了“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高质量编制《伊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旅游强市三年行动,建成了“岭尚·欲雪”“溪水松月”“汤旺河林居”等一批特色民宿;森林食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蓝莓果汁、黑木耳茸饮、森林猪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加工水平同步提升,持续推进“药企+基地+合作社+种植户”模式,扩大“森林百草园”等基地规模,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发展,叫响了“林都北药”品牌;木业加工向高端化迈进,推动家具制造业向智能化、定制化发展模式,构建“木艺+研学”等文旅融合联动发展路线,不断提升产业链条水平。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我市强化项目载体作用,有针对性地谋划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助推重点企业转型升级。聚焦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双千”目标,全力以赴支持建龙西钢发展,积极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好要素保障、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技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绿色钢铁企业。引导鹿鸣钼矿提高采矿和加工能力,推进精深加工和尾矿处理项目,帮助企业不断缩减成本、扩大经营、提高效益,形成绿色、创新、高效的发展模式。同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健全和完善人才政策,构建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增强发展新动能。
国有林区改革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原“政企合一”区(局)分立分离有序推进,建立了以17个林业局公司为主体的母子公司组织体系,伊春森工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完成了森工企业行政职能移交和办社会职能改革;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任务全面完成,撤销15个市辖区,新设立4县4区,形成了“一市五县四区”新格局,新设11个镇和13个街道办事处挂牌运行,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无缝对接、工作不断、保持稳定”的目标要求;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实现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双减10%以上的目标,推进了地方公安与森林公安改革,“职责不清、管理不顺”体制弊端得到解决。
绿水青山绘锦绣,转型发展谱新篇。“十三五”期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六个强省”目标,不断巩固生态优势,打牢大自然底色,筑牢生态文明之基;增强绿色发展能力,创新有效供给,培育壮大以旅游业为主业的生态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畅通林区经济循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深层次矛盾,走出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推进伊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让老林区焕发出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