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共伊美区委办公室时间:2024-09-05
伊春市伊美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针对基层组织“权小、责大、事多”等现象,通过精准施策,推深做实赋能加法、降负减法、联动乘法,让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服务群众。
明责定权做好“减法”,着力为基层松绑减负。伊美区注重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积极促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为车减负”,为基层卸“包袱”。
厘清权力职责。伊美区通过细化梳理镇(街道)权责清单,核定社区工作职责和承接事项任务,研究制定了社区组织依法履职工作事项清单、社区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网格管理权责清单“三清单”和配套准入制度,明确职能部门进驻社区工作步骤,推动基层从全面履职向“依单”履职转变。
清理标识标牌。伊美区推动基层工作机构整合优化,全面排查梳理村(社区)挂牌情况,按照“门牌尺寸统一、式样统一、悬挂统一、施工统一”的标准和挂牌清理“4+2”的要求,清理村(社区)不合规标识标牌,清除了不必要的、重复的、过时的以及过于繁杂的制度牌匾。整合归并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部功能性指引牌,做到规范悬挂,让“小马”轻装上阵。
规范工作事务。伊美区采取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全面摸排清理村(社区)超权限开具各类证明的情况,严禁区直部门以出具盖章证明为由,将自身工作甩给基层。对硬性设置转发、摊派点赞任务、工作过度留痕等情况自检自查。取消对村(社区)“一票否决”制度和签订责任状事项,让基层有更多精力干事。
建强队伍做大“加法”,着力为基层蓄势赋能。伊美区秉持着将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原则,建好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持续为“马”赋能。
充实基层力量。伊美区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激活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源头活水。注重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员进入基层干部队伍,2020年以来,招录到村(社区)任职的本科生达38人,常态化储备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40名。进一步规范借调干部,全面清退从镇(街道)借调的工作人员。
强化选人用人。完善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岗位聘用、职级晋升等政策倾斜,注重在基层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确保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能克服困难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提拔在重用镇(街道)工作出色的基层干部,用活职务职级晋升政策正向激励措施,增强干部的归属感,着力强化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夯实教育管理。注重干部队伍能力提升,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青年干部培训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采取“上挂、下派、跟岗、历练”等方式,先后选派80余名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压担成长。同时,组织县处级领导对“90后”基层干部结对帮带,发挥导师帮带作用,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
凝聚合力做足“乘法”,着力为基层提质增效。结合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部署要求,伊美区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马拉得动车”。
领导干部带头抓。伊美区党政领导班子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四下基层”制度,定期听取基层情况汇报。班子成员分包镇(街道),紧盯各自联系点和分管战线督查调研,充分考虑基层实际,让制定的政策接地气,拿出的举措受欢迎。
党群阵地整体抓。采取“财政拨、党费补、基层筹”等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党群伊家”提升行动,按照“三有”“去四化”标准要求,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完善“一老一小一青壮”配套设施,引入社区助餐、卫生健康等服务项目,完善为民服务事项清单,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聚党心暖民心的重要阵地。
联建单位合力抓。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通。全区1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领办帮办民生难题;组建“两新”组织党建联建,将非公企业、新业态企业纳入社区党建联建队伍;发挥外卖员、快递员 “移动探头”的作用,帮助行动不便居民解决购物难、买菜难等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