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本站时间:2020-09-03   

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铁力市委市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为民情怀,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紧紧围绕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迅速行动、积极应对、认真研判,一手抓防控,一手促经济,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严、抓实。上半年,夺取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联防联控,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面对疫情,铁力市坚持用最有力的组织、最高效的推进,坚决扛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历史使命。他们第一时间组建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指挥部,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各工作组组长,抽调145名工作人员组建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治和专家组、“三局一场”协调联动组等13个专项工作组;各乡镇、部门也分别成立了各自的防控组织机构,切实形成高位统筹、有效衔接、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紧张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疫情,铁力市扎实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硬仗,始终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该市认真落实“四早”要求及省市疫情防控部署安排,慎终如始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抽调500余名机关干部、公安民警、医护人员在11个城区出入口24小时值守,累计排查各类过往车辆人员64万余辆、82万余人,劝返3.5万余辆、6万余人。组织1192名机关干部在小区、村屯入口进行管控,持续作战157天,严防感染扩散。圆满完成了对全市常住人口249984人开展两轮“拉网式、地毯式”大排查。面对疫情,铁力市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画出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最大同心圆,铸就了铁力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实现了30万人口的院感事件零发生、社区传播零报告、境外输入零关联、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发病、本地疫情零报告的“六个零”阶段性成果。

靠前指挥,确保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制定《铁力市援企稳岗促就业政策若干措施》《铁力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惠企惠民九条措施》等措施,对开复工企业、项目分别落实包保处级领导,组建326人的复工复业专班,全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在落实惠企政策方面,铁力市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5574万元,减免电费133万元,减免及缓征五险一金5262万元,减免租金188万元,下发各类补助资金261万元。全市7697个经营主体,累计复工6890户,复工率89.5%。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哈伊客专项目如期启动,征地拆迁工作稳步推进。金新农、新希望生猪养殖以及葵花药业技改升级、宇翔生物质热电联产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速开工,项目投资带动财政增收效果逐步凸显。目前,4个省百大项目全部开工,35个伊春市重点项目已开工32个,开复工率、工程进度及资金拨付率等指标高于去年同期。在恢复社会运行方面,铁力市有序完成了高三1163名学生226名教职工全封闭复学,以及初三1480名学生354名教职工半封闭复学。同时,把服务高考和中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为3174名考生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全市除121户大型婚宴酒店、线下培训机构等疫情期间负面清单管理行业外,其余行业全部恢复运营。

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铁力市锁定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推进,着力补齐短板,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风险“三大攻坚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抓好产业发展、政策落实、问题整改三项重点工作,累计召开4次常委会会议、3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扶贫工作。认真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推进房屋修补、供水改造、控辍保学、医疗保障和政策兜底五项工程。同时,紧盯脱贫攻坚“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积极推进存在问题整改。目前,559项扶贫成效考核及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铁力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从严从细推动6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召开全市河湖长制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工作,进一步压实137名河长工作职责。紧盯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11家散乱污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2台,并组织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考核管理机制,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处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和债务风险。组织开展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行动,累计排查各类风险隐患76个,并扎实推进整改。强化金融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恶意逃债等违法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精准施策,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铁力市积极回应百姓重大关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制定《铁力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方案》,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逐项分析,细化部署。保居民就业。发放就业创业贷款115万元,完成880人次的就业培训。大力发展地摊经济,全市摊位达到1978个,增加就业岗位4940个。坚持涉农项目带动以及公益性岗位聘用等优先向困难群体倾斜,为贫困人群落实就业岗位396个。保基本民生。积极落实民生兜底保障措施,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资金等社会保障资金2486.1万元,核销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6676万元。保市场主体。累计帮助企业申请银行贷款7.48亿元,同比增长25.6%,惠及各类经营主体13000余家。发放线上消费券300万元、旅游消费券100万元,有力刺激市场消费、加速恢复发展活力。保粮食能源安全。完成播种面积150万亩的农业生产目标,新增绿色水稻1000亩,生猪存栏12.3万头。电力、石油等能源稳定供应,城镇燃气覆盖率达到36%。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狠抓招商引资,围绕生猪养殖屠宰、中医药、旅游康养产业,做足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完善产业配套。与12家大型供应商签订协议,为食品、原材料等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点对点配送,保障疫情期间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千方百计挖潜开源、增收节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从严管控“三公”经费,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全力保障基层运转和重点领域支出,全年预算内共压减支出871万元。

建管并重,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铁力市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建管,不断提升宜居宜业水平。突出空间管控,提升规划水平。巩固“三调”阶段性成果,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土地储备项目,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功能配套,提升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瑞景骊城棚户区、老旧小区及楼房改造项目建设,实施城区道路维修、新华路人行道改造等工程,积极推进哈伊高铁项目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谋划推进小白河水库项目,实施城市供水能力提升和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新建天然气站1座,敷设燃气管线10公里,扩建法院审判法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亮化城区重要节点,更换路灯338基,保障群众安全出行。突出“四城联创”,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力争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8个方面”专项行动,实施西河公园人工湖改造、干馏小广场改造、出城口绿化及铁甲河可持续发展等工程,确保新增绿地6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3%。升级改造城市技防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志之所趋不可阻,穷山距海不能限。任何风险和挑战都无法阻挡铁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前进步伐,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无法改变铁力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30万铁力人民将在伊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铁力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弘扬奋斗精神,永葆奋斗姿态,与时代并肩奔跑,用实干书写华章,为加快铁力振兴、决胜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